保留导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尤其在重症监护室(ICU)和手术后患者中广泛应用。保留导尿过程中注入空气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讨保留导尿过程中注入空气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一、保留导尿与注入空气的原因
1. 技术操作不当
(1)插入尿管时,护士操作手法不熟练,导致尿管插入过深或过浅,使尿管头端紧贴膀胱底部,形成空气囊。
(2)拔除尿管时,未完全将尿管抽出,留有部分尿管在膀胱内,形成空气囊。
2. 膀胱功能障碍
(1)术后患者因神经损伤或药物影响,导致膀胱功能异常,如逼尿肌无力,尿液不能完全排空,形成残余尿,进而形成空气囊。
(2)尿管长时间留置,导致膀胱壁萎缩,膀胱容积减小,残余尿量增多,形成空气囊。
3. 尿管质量
(1)尿管材质过硬,插入时易损伤膀胱壁,导致尿液外渗,形成空气囊。
(2)尿管内径过大,尿液流速过快,导致尿液在膀胱内形成漩涡,产生空气囊。
二、注入空气的危害
1. 膀胱损伤
注入空气后,膀胱内压力增加,易导致膀胱壁损伤,甚至破裂。
2. 尿路感染
注入空气可能携带细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3. 膀胱结石
注入空气导致尿液流速减慢,容易形成膀胱结石。
4. 血压升高
注入空气导致膀胱内压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三、预防措施
1. 技术操作规范
(1)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确保尿管插入深度适宜。
(2)拔除尿管时,确保尿管完全抽出,避免留有部分尿管在膀胱内。
2. 加强膀胱功能锻炼
(1)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提高膀胱收缩力,减少残余尿量。
(2)术后患者可适当使用药物治疗,改善膀胱功能。
3. 选择合适尿管
(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内径的尿管,避免尿管过硬或内径过大。
(2)定期更换尿管,减少尿路感染风险。
4. 观察与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尿色、膀胱压力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2)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尿管周围皮肤损伤。
保留导尿过程中注入空气的风险不容忽视,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规范,加强膀胱功能锻炼,选择合适尿管,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以降低注入空气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李红,赵慧敏. 保留导尿患者注入空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2018,32(10):1546-1547.
[2] 王晓红,李慧,张晓芳. 保留导尿患者注入空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0):1243-1244.
[3] 张艳芳,赵静,张晓丽. 保留导尿患者注入空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护理研究,2019,33(1):58-60.
自古以来,人类对生命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其中,关于呼吸的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人们不禁会问:人手能吸空气吗?这个问题看似荒谬,实则揭示了人体呼吸的奥秘。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带您领略人体呼吸的奇妙之处。
一、人手吸空气的原理
我们要明确一点:人手本身并不能直接吸空气。呼吸过程主要依靠肺部和呼吸肌群来完成。从某种角度来说,人手在呼吸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手部肌肉的参与
呼吸过程中,膈肌和肋间肌是主要的呼吸肌群。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肋间肌扩张,使肺部扩张,从而吸入空气。而在这个过程中,手部肌肉也会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